SM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彤做报告
发布日期:2009/9/16 13:28:12 浏览量:20
2008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图为SM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彤。(资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2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图为SM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彤做“全球金融风暴下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之策”报告。
赵彤: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能够站在人大这样一个大雅之堂,有这样一个讲演的机会,也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的心情非常紧张,我不知道今天30分钟的演讲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或者说让大家接受一些新的信息,我会努力做好。
给我的发言题目是《金融风暴下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之策》。大家对中粮集团或者是中国银行(4.53,0.09,2.03%)这样的公司是如雷贯耳,对SMC(中国)了解得很少,我想介绍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SMC的概况,特别是介绍一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年轻学子,再进入金融风暴下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之策。
SMC是一家生产元件全国最大的公司,总部在日本东京,全球40多个国家有海外公司,每年一次的SMC国际的会议在各国轮流召开,1997年SMC的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的,在北京友谊宾馆的友谊宫前面就是我。SMC(中国)的事业是从1995年开始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亦庄开发区,你会感觉这是全球都会感觉骄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SMC(中国)目前已经累计的投资是4.8亿美元,占地的面积将近800亩地,拥有了4个现代化的工厂,全国58个营业点,构成了一个完善的营业体系,同时我们去年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现在有员工4123人。这是四个工厂的外景图。目前SMC(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到全球海外55个国家和地区,也是SMC在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刚才我们谈到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全国58个城市建立了完善的营业体系,这是SMC(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在亦庄。SMC(中国)的发展用这三个图表示,从1994年,到现在达到了4.8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国内的销售和向国外出口的增长用下面的两个图表示,1997年是我们生产的第一年,第一年的出口额,在97年我们作为100%的话,这10年的时间我们出口增加了32倍。同时随着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飞速发展,97年的销售额以100%这样一个基准的话,10年的时间,中国国内销售额我们增加了36倍。
在我们SMC(中国)公司创建10周年的时候,我们每年各有一个公司成立周年的庆典,也表彰当年评出来的优秀年工,我们的平均年龄是45岁,这是我们今年刚刚召开的职工大会,我的奖牌是跟别人借的。
刚才文教授提到了,很多中央的领导,国务院各位领导对SMC很有兴趣。我想可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SMC本身公司是一个100%的外资企业,但是经营这个公司,从管理部门,到技术部门,到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是中国的年轻人,这可能也是SMC(中国)中国的一个特点,李岚清到SMC(中国)公司视察过,吴仪根市长到SMC(中国)视察过,外经贸部的部长石广生也视察过,金人庆、贾庆林也都去过,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他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前辈,也是我们的老学长,北京市市长刘奇和现在的副总理王岐山也来过。
下面我讲一下SMC(中国)的教育事业,SMC在中国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实际上跟我们国家的大学,学术的交流,理工科之间,我们产学研结合开始的,现在SMC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理工等12所学校有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了中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这个行业的高层次人才。1997年SMC(中国)公司开业典礼的时候,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北京理工大学王越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都亲自到场。
SMC对中国的产学研结合寄予了希望,这是各个学校对SMC(中国)公司的题词,他们寄予了产学结合,发展经济。今年我们成立了SMC北京的教育基金会,向我们国家的大学不断的提供科研经费,和各种形势的奖学金,也是对西部山区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孩子们建立我们一个又一个希望的工程。几年来获得SMC奖学金的人数超过了4千人,SMC在各个大学的中心培养了很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行业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刚才提到了SMC(中国)公司是一个独资的跨国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干部的本地化非常彻底的,有一些他自己的特色,这个相片基本上是各个部的部长,都是中国的年轻人。
SMC(中国)的员工,我们从1997年生产的那一年,已经发展了337的规模,这10年的时间发展到4千人,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生组织,怎么样打造一支现代化的企业和干部组织的团队?那么我们想到做得事情很多很多,但是我们想,对于我们的员工,我们是制造业,我们是实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强调员工的是“诚实、正直、勤奋、向上”,这是我们的一点体会,诚实正直是人的品行,品格;勤奋是工作的态度、精神;向上是积极的心态。所以我们经常对年轻人讲,我们是创业者,国家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创业,开拓一个新的未来,那么我们要做一个创业者,就要有做创业者的胸怀,什么是创业者的胸怀?创业的目的就是不断的为后人创造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机会,为社会留下更多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为让后人通过努力能够比我们更强,能够比我们更幸福,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的社会才能够不断的发展!
对于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我们经常讲,当今的社会日益月益,年轻人难免有一些急于求成的浮躁,当时我出国回来跟很多的学生接触,我发现跟十几年以前不太一样,现在年轻人的机会比我们那个时候多得多,但是由于社会的浮躁也带来年轻人急于求成的浮躁。我们要记住这一点,人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社会的繁荣必须有一批脚踏实地的人去创造财富。所以我们SMC的工程师是制造现场,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是经过现场的锻炼展现自己的才干,通过自己的业绩不断有更高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给年轻人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机会,除了公司内不同的培训,我们也向海外派驻研修生;同时我们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人人都参与的合理化的发表,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的挑战,每一个人的才智积累起来,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最近亦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写了一本书名字是《亦庄蓝领导》,这是多少年社会都很少关注的行业,但是这些年,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讲,我们要关注,我们的国家需要一批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很多年以前,日本提出来的产业立国,技能人才也是支撑日本这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经过培训,SMC(中国)也涌现了很多的人才,几年以前,北京数控操作大赛中前三名就来自SMC(中国)的员工,目前大量的年轻人活跃在SMC的舞台,这是研发的队伍,这是生产现场的骨干,你们看看他们的面孔,他们好像还是一个学生,但是现在已经是执掌上千人的厂长,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和挑战。他们完成的效率也可以看出来,公司里面的年轻人充满了朝气,是一种阳光、向上的团队氛围。
通过大学跟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如果说他们有共同之处的话,在于人才的培养,在技术的应用,在育人的方面都很相像。大家都是搞人力资源的,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全面的提高国家发展的软势力。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智则国家智!
金融风暴下,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聚集,改革开放30年,外资企业给我们带来什么?大量的外汇投资、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装备、一流的产品与广阔的海外市场?现代管理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与理念,这些都不错,但是可以带来也可以带走。只有一点是带不走的,就是人才。外资企业的介入,为我们的提高提供了培养现代化社会各种人才的平台,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金融危机来势之猛,范围之广,未来的发展不确定性让大家深感不安。我们企业如何应对?我们讲,SMC(中国)的宣言,无论经济危机如何变化,SMC坚信:冬天过去后,春天的到来!坚信战胜困难,推动发展,命运取决于我们的自信与努力,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同舟共济!
坦率的讲,我们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明年至少是30%的减产,企业面临的压力,大家只看见两个数字就知道了,限制资产和余剩人员,我们说不裁员是为什么?不是让大家无事可做,而是我们相信冬天过后,春天一定会到来。我们把这些人分成了83个小组,编了各个技术革新和改造小组,推进国产化,推进国内采购向全球聚焦,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技术培训,多能工的培养,送到大学培养我们的工程师硕士,送到海外研修,为我们储备力量。
这边是我们在不景气的时期,用我们多余出来的人,做一些面对未来的事情,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的创收如果跟左边这个图竞赛的话,我们想,我们会度过这样一个金融危机,去迎接下一个经济高潮的到来。这是我们人员过剩的情况,下面这个图是因为减产多余的人员,上面是通过我们合理化和技术的革新,我们节约出来的人员,整体的富余人员名面是600到800人左右,但是发生了一个质变,上面的人通过合理化和技术革新,让我们从现在的岗位上失业,失业的人干什么?就是要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大!这是我们的现在,这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多余出来的人会迎接更多的挑战,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大!
最后我想对政府提一些建议,上一个星期六,也是这个时间,跟市长开座谈会,要维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一个是促进出口,一个是拉动内需。促进出口现在我们说了不算,拉动内需一个是基本建设投资扩大,还有一个是持续带动消费增长。持续带动消费增长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要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最近的报纸、电视和广播在这些方面宣传了很多,要想带动消费的增长,还有一个就是要确保低收入群体,不管是农村城镇化,农村集约化提高效率,还是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就是要降低失业率。现在政府有一个做法,对失业的人弱势群体进行救济和补助,我们提出一个建议,这是一个很不稳定的问题,也是很困难的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怎么样能够不失业?刚才我们讲,我们多余出来的员工,我们没有让大家下岗,我们去想未来要做一些什么,现在应该不断的提高企业自己的内功。我觉得政府应该对他进行鼓励,鼓励企业减产不裁员,只有这样储备我们优秀的人才,企业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有优秀的人才,有竞争力才能够开发新的产品,这个新产品也是拉动我们内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有优秀的人才和不断增强的企业竞争力,我们一旦有了海外出口的机会,那么中国将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政府与企业共度难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和企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这种说法可能大家不太认同,金融危机大家都是一种恐慌,为什么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呢?我们说一生太难得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挑战,如果在这个挑战当中,我们能够闯过去,迎来的是光明的明天。因为只有不断的扩大,才能够面对未来,扬帆远航,战胜金融危机,我们众志成城,谢谢大家!
文跃然:“金融危机下不裁员,”我从赵总的演讲当中找到了答案,他是让多余出来的人去培训,去学习,然后金融危机过后,再创造更大的价值。我想这是赵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这对我们学人力资源和做人力资源工作的人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课题,就是危机下如何把人用好?下面看谁有问题可以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我想问一下600人您投入培训,培训之后真的能够增长你们企业需要的一些智慧,如果增长了以后,他还真的能够留在你们企业吗?
赵彤:这个有可能的,因为我想,一个企业跟学校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觉得就是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共同的,作为企业来讲,我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留住优秀的人才,当你企业缺乏了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的话,这些人肯定会要有一个更好发展的空间。其实宏观上讲,我们说企业也是要为社会履行自己的责任;但是在我的企业来讲,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示自己的才干。
所以有一句话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希望能够把企业作为一个事业,创业者要有创业者的胸怀,如果没有这种胸怀,只为个人想的话,现在中国的社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机会,他们会有很多很多的选择,我不希望我们的社会是这样一个社会,我也相信中国的年轻人是胸怀大志有责任感的年轻人!
提问:在这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一个企业和股东都要相应的调整一下自己的预期,股东对利润徽标要调低。今天讲薪酬,薪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想怎么样注意这些问题?往往你不愿意裁的问题可能是想走的人,往往你发誓要留下人的,恰好是要裁掉的人,现在虽然各种因素承诺不裁员,但是人才流动还是一个趋向,怎么样处理好使这些骨干员工不降薪,甚至是降薪的情况下留下来,怎么样实现这种关系?
赵彤:首先金融危机下企业不裁员是我们的一种信用和责任,但是实际上我们讲市场经济是潮起潮落,花开花落,这是一个客观的规。,所以我们刚才讲的,我们要迎接未来挑战我们所需要的一些改善,改革,技术更新,让他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了,企业他本身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如果你的企业有更大发展的空间,我确信我们有这个发展空间,你的员工就会跟上这个队伍,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的话,我想这些人不会走。
但是世界经济是你们能够左右的吗?我说我左右不了,世界经济不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出口肯定受影响,但是现阶段我们的企业虽然在全球同行业是做了老大,但是我们的占有率仅仅占有26%,即使经济不增长,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问题是在于我们有没有更好的产品,有没有更好的技术,有没有更好的服务?我是搞理工出身的,我确信一点,我们这些人是太想把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产品传承下去,即使全球的经济不发展,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问题是我有没有优秀的团队。